Page 49 - ilovepdf_merged
P. 49
Culture and History 文史长廊·
陶澍父子在桃花江相依为命的岁月
文 ◆ 朱明星
去岁离家意惘然, 短亭远远又山青。
担簦(伞)襆被(行李)又经年。 才思缩地壶公术,
晨昏屡拭他乡泪, 又乞扬帆水伯灵。
风雨频伤二月天。 章服即今新气象,
案拥诗书城欲坏, 儒巾自昔旧门庭。
衾寒翡翠帐仍悬。 不堪缝线三春泪,
最怜幼子忘长别, 暗向吾儿满袖零。
自背孤灯枕手眠。 诗中表达了父子急切返家的心
还有一首《山斋漫兴》写道: 情,只恨水长路远,既希望有化远为
萧萧风雨夜如何, 近的神仙显灵,又盼水神帮助快点行
缬眼(醉眼)频揩按细么。 船。特别是父亲看着身穿礼服的 儿
牧豕自惭高弟子, 子,这个落魄家庭的孩子将有望出人
拥炉空笑病维摩 (和尚)。 头地,自然浮想联翩。但是,一想到
诗篇不合追唐律, 他小小年纪失去母爱,自己缝衣补线
清 两江总督陶澍 (1779 年— 乐府何由学汉歌。 的情景,陶必铨不由得转过脸,偷偷
1839 年) 虽然出生于安化
擦泪。
傍晓东风侵短鬓,
小淹,但他及他的家族与桃花江有着 始怜白发老蹉跎。 陶澍有兄弟俩,陶澍为大,其弟
极深的渊源。当年,他的父亲陶必铨 由此,可知其长年的书馆生活非 名叫陶溍(字子晋,号石潭)。陶澍从
(字士升,号萸江),陶必铨的堂兄陶 常潦倒,失意。 小随父读书,从未离开父亲的身边,
必璘,陶必铨的堂侄陶澧,都是当时 陶必铨曾两次登上浮邱山,每次 而弟弟陶溍则完全不同。
有名望的人,号称“三陶”。陶澧曾主 都留下了诗篇。其《壬子(1792 年)重 陶澍在后来写的悼念亡弟的文
讲益阳龙洲书院、萸江馆 (其馆地为 游浮邱诗》四首中有一句:“我昔游名 章中写道:
桃源乡之萧家村、邓家河洲,桃江乡 胜,三年忆上方。” 便可知其初次来桃 我幼年时正值家境衰落,又连遭
之桥湾,瑞龙乡之大江口,大桥乡之 花江教书大约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成歉收,父亲只好带我到外地教书
吾家庄等处, 超过了益阳十里的范 年)或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当年 为生,留着弟弟在村里的私塾学习,
围)前后九年。陶必铨因科场不顺利, 陶澍仅 10 岁多点,母亲病故后随父 一年后就辍学了。他每天跟着母亲上
只好以教书授徒为终身职业。他心性 亲住馆读书。乾隆六十年(1795 年), 山采野菜充饥,小小年纪什么农活都
奇伟,豪爽大方,能见义勇为,但对自 陶澍从桃花江回到安化老家探亲时, 干。那时小妹还幼,母亲干活只得将
己则严格要求,非常节俭,家里经济 其父写了一首 《益阳送澍归里诗》记 她背在身上。母亲时常对着弟弟讲笑
很困难。在他的一首题为 《二月二十 载了当时的情形: 话:“你和妹妹是我的崽女,你哥哥是
七日夜》的诗里可见一斑: 行尽青山一短亭, 你父亲的儿子呢。”母亲虽然是开的
48 │ 2018·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