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六届四次全会专题 > 大会发言

关于资江流域(益阳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作者:郭妮芳 发布时间 : 2020-01-09 发布单位 : 市政协 点击数: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据国家、省、市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农工党益阳市委开展了资江流域益阳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调研,对资江流域干流、部分一级支流进行实地取样检测,对我市资江流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一、资江流域益阳段水环境质量
资江流域益阳段有排污口218处、企业1784家、乡镇46个。调研组抽取了14个监测点,对水体中重金属、溶解性固体、耗氧量、总硬度等进行检测,存在锑超标现象,但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年均值超标2.68倍下降到2017年年均值超标0.18倍)。从相关部门提供的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监测情况分析,水质总体为优,长期保持在I~III类断面水质有11个,占91.7%,志溪河断面水质稍差,为Ⅳ类。
二、资江流域主要污染源及突出问题
(一)工矿企业排污存在超标或直排现象。调研组对沿线1784家企业排污情况进行了统计,企业年产生废水4041.16万吨,废水处理量710.76万吨,处理率仅17.8%。
(二)城镇生活垃圾污染严重。一是污水直排,城镇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污水处理厂严重不足、处理能力低。二是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粗放。目前,城镇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模式为填埋,处理率低,渗滤液多。
(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大、利用率不高,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做处理,收集流程不畅。
(四)柘溪库区码头脏乱。库区周边生活污水、码头垃圾直排;库区网箱养殖遗留污染物多,水体富营养化,明显发黑;河道支流仍然存在偷采砂石现象。
(五)水电开发影响下游水质。水库建设导致下游水域面积减小,河道污染物迁移转化速度减慢,稀释扩散能力减弱,柘溪库区积聚了资江上游排放的锑等重金属。
三、关于资江流域益阳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积极协商全流域治理,推动上下游地区协作联合工作机制。资江流域锑超标问题由来已久(与上游矿山废渣、电站建设、河流沉积等因素相关),益阳地区单独治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推动上下游地区协作,制定全流域治理方案,从源头减少对益阳范围内的污染。柘溪库区由于大坝的拦蓄,沉积了大量污染物,如不采取彻底清淤措施将长期影响库区水质。应积极向省及以上相关部门争取,从立项和资金补偿方面给予支持和重视。
(二)持续强化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河长制的落实。2016年开始实行河(湖)长制,但在落实过程中挂名现象依然存在,监管机制以及统筹协调不够有力。要成立工作小组,落实河长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日常巡河日志,保存图片文字资料,及时反馈并处理河道问题。
(三)创新资江流域环境治理模式,采取行政为主,法律与经济手段并用的整治措施。一是规范采砂行为。由市级主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年度挖砂总量及采挖时间,制定具体操作细则,达到平整河床、清理淤泥、加固河堤的目的。二是杜绝企业直排。加大对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力度,对未达标企业,应规定整改期限,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提高企业污水处理能力。找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制约点,不能一关了之。     
(四)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对人口密度大、经济基础好的集镇,采取集中污水处理;对人口相对较少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雨污分流排放,完善配套管网,保障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五)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率。一是建立“村民分类、村委收集、乡镇(街道)中转、县(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建立激励和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二是加强垃圾处理厂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提高垃圾回收、处理、利用能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