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 六届委员

皮智文:让违规排污企业找到“痛感”

作者:李强 发布时间 : 2025-04-15 发布单位 : 市政协 点击数:

从2004年起,皮智文便开启了他的环保之路。21年来,他沿河而行、围湖而走,查看水质情况、寻找排污口从未间断。汽车轮胎坏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

从成立益阳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到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再到以参政议政方式推动解决环保问题,皮智文守护绿水青山的方式越来越多元,脚步越来越坚定,收获也越来越多。


图片


“哪有企业不乱排污”

皮智文觉得寻找排污口是一件有趣的事,“这就像抓鱼一样,发现一个排污口就像抓到一条鱼”。

曾经为了找到排污口,皮智文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岸线、穿草丛、入丛林,几乎走遍了益阳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洞庭湖流域留下了他2000多公里的足迹。

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黑夜中穿行,这是常有的事。皮智文记得,有一次,一位志愿者为了获取一家企业乱排污水的证据,一整天都躲在草丛中,其他志愿者给他送饭送菜。

随着不断深入调查,一些污染的源头陆续被发现,也出现在皮智文的朋友圈里。“那时候年轻气盛,就想通过曝光早点把问题解决。”皮智文说,也因此,很多人盯着他,甚至有时候刚发完朋友圈就有人给他打电话。

一些劝说或威胁并没有阻碍他前行的脚步,皮智文将所了解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有些问题得到解决,有些却没有了下文。

让皮智文无奈的是,以前有些企业根本不在乎污染问题。有一次,他到一家生产毛巾的企业反映乱排污的问题时,企业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蛮横,直言“哪有企业不乱排污”。

“以前只认为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通过宣传、劝说会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是无力的。”皮智文说,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当时处罚力度轻、违法成本低,所以他们对环保政策、环境污染视而不见。

如何才能让违规排污企业找到“痛感”?一番思考,皮智文决定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用好法律武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依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活动。

为练好内功,他购买了大量环境有关的法律书籍,积极参与有关法律培训,与同行们深入交流,并积极探索环境资源领域法律服务的新方法。


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3期 《皮智文:让违规排污企业找到“痛感”》


开展环境公益诉讼

皮智文运用法律武器首先指向的是某纸业公司。

2016年,有志愿者发现一家纸业公司利用原漉湖纸厂废水排放管道超标排放工业废水至草尾河,流入洞庭湖。后来,益阳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志愿者协会经过深入讨论认为,该企业偷排污水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违法,应承担环境侵权的法律责任。

为了掌握更多有力的证据,益阳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志愿者协会将收集到的废水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发现废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等严重超标,已经对草尾河及洞庭湖造成污染。

2015年是新环保法实施元年,也是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被正式确认元年。“那时,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才起步,我们没经验可循,虽然有证据在手,但对这场诉讼心里没底。”令皮智文意想不到的是,无论是省高级人民法院还是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法院都十分支持这起诉讼,整个诉讼过程十分顺利。

2017年10月,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法院洞庭湖环境资源法庭开庭,判决该纸业公司支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23万余元,用于河道及洞庭湖水质修复。该公司也当庭表示愿意承担此前排污产生的相关费用。

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省高院指定管辖的第一起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后来,该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并编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公益诉讼实案释法》教材。

首战告捷,皮智文十分欣喜,对环境公益诉讼更加充满信心。

此后,他通过公益诉讼让一家养殖场拆除地上地下违法建筑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某机械公司公益诉讼案开创了国内以义务巡河方式替代环境修复费的新模式;参与国内首个二氧化碳超排对环境损害的诉讼案件等。

公益环保路上也有着诸多不易。“环境公益诉讼存在调查取证难、鉴定评估难等多种问题。” 皮智文说,鉴定难、鉴定贵、鉴定周期长是长期困扰环境公益诉讼的一大难题。比如,在评估某一水域的污染损害时,如何能够综合考虑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水资源利用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量化评估结果。

为此,他不断学习,并把多年来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撰写了《环境公益诉讼实务》《环境公益诉讼庭审实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探索》等专业著作。与此同时,他还推动成立益阳市“环境资源刑事犯罪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与发展,将研究成果与法律实务有机结合。

如今,这些成果遍地开花,让更多人在环境公益诉讼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哪有企业不乱排污”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人人尽责、人人行动、久久为功。在皮智文看来,通过青少年带动家庭、辐射社会,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此,他参与建立益阳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联合高校环境工程系老师创立了环境保护教育讲师团,与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小学进行宣讲,或带领中小学生走出来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近年来,他积极开展环境法现场教学工作,在益阳赫山区、资阳区,以及沅江、安化、南县等地的学校举办《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讲座。与此同时,还免费为企业提供精准且实用的环境法律风险防控建议,助力企业在环境合规发展的道路上“避雷排坑”。

“以前是走出去给别人讲,现在是被邀请去讲。”皮智文笑道,随着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监管执法尺度变严,社会各界对环保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皮智文担任益阳市政协委员。此后,他将专业所长与履职结合起来,几乎每年都会提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方面的提案,围绕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控和监管执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许多好建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只要有时间,皮智文依旧会开着车去巡河、看湖,但所见不再是污水横流,而是悠悠碧水、郁郁青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