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岳家桥镇政协联工委主任蔡志文反映:前些年,“村村通”水泥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实施之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在乡镇、区县的临界村、镇存在“断头路”,“村村通”公路尚未完全贯通,“隔河跑断腿”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据调研,“断头路”在我省及全国各地广大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如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与宁乡县交界,是益阳市“东接东进”战略的前沿地带,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一直制约着该镇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宁乡县交界的鸾凤山村等5个村,虽与宁乡相接,路面差距却相当明显。同为连通两县(区)的交通要道,宁乡一端为4.5米宽的水泥路面、沥化路面,而岳家桥镇一端则是砂石、土路,路面破烂不堪,基本无法通车。类似这种情况在岳家桥镇的鸾凤山村、南桥宫村、枫树山村、黄板桥村、集中村等5个村不同程度存在,路程共计15公里。然而在这5个村共有企业11个,家庭农场8个,农家乐15个,因“断头路”问题制约村镇经济的发展空间。与周边接壤的泥江口镇、鱼形山街道、衡龙桥镇,有 “断头路”近10公里。
据了解,存在“断头路”的主要原因:一是受资金束缚。按照“村村通”标准修建水泥路,目前每公里造价约50万元,在“村村通”已退出民生工程的情况下,这笔资金没有着落,形成资金投入方面的“难点”。二是受管辖制约。大多“断头路”位于乡镇、区县、市州之间的交界处,涉及不同行政区域,鉴于投入和受益程度存在出入,难以统筹协调,对“最后一公里”多是观望,从而形成管理和建设“盲点”。三是受条件限制。少数地方存在溪流、沟渠,需对原有危桥进行改造,或者架设新的桥梁才能通行,建设成本较大。
贯通“断头路”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心,事关农村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组织对乡村道路状况开展一次调研,全面摸底,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解决“断头路”问题创造条件。
二是积极加大投入,谋划和安排一批“村村通”贯通项目,切实解决乡村道路沟通建设中面临的资金难题。
三是由县乡统筹协调,梳理出现存的断头路,统筹做好跨乡镇道路贯通规划,逐条进行研究,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分年度、分步骤推进道路贯通。
四是对于严重影响通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断头路”,应尽快摆上议事日程,多方筹措资金,进行重点贯通。
《社情民意》是益阳市政协办公室主办的不定期内部刊物,负责将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反映的社情民意加以编辑,报送省政协、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如有批示,请回复益阳市政协办公室联络科。
联系电话:0737—3266515
传 真:0737—326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