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侯威反映:随着“131千亿级产业”工程的推进,“稻虾共生”产业已逐步发展为市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关乎“益”字号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据统计,2018年益阳市稻虾等生态种养面积达78万亩,其中,南县“稻虾共生”产业为50万亩,稻虾产业规模跻身全国前三强。但是,益阳市稻虾米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稻虾米的企业品牌尚未整合。全市稻米加工企业不少,但各企业间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
二是稻虾米的生态种养溯源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稻虾共生”发展迅猛,我市稻虾米存在选种不优良、生产不规范、技术不精湛等问题,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因此,在种养过程中,个别农户乱施滥洒农药化肥,使稻谷品质受损、土壤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我市稻虾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农户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稻米产品附加值尚未体现。目前,农户对打造稻虾系统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虾轻稻”现象明显,且农民市场敏锐度低,不注重产品附加值。我市的大多数稻虾米因没包装、没品牌、没影响,难以卖出高价钱,稻谷“毛米”被外省企业加工贴牌后,高额的产品附加值(大概在800到1000元/吨)被他人赚走。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不大。尽管我市“南洲稻虾米”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县已成为“中国虾稻米之乡”,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不大。相关部门对我市稻虾米的地域优势、文化底蕴、产品特色、可观前景的挖掘不够,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为使稻虾米进一步做优做强,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抓住发展契机,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要抓住“南洲稻虾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有利机遇,乘势而上创造辉煌。要借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湘米工程等一系列契机,多渠道、多方式、高起点、高要求地打造我市稻虾米的企业品牌。政府部门要成立品牌管理机构,要严格管控区域公共品牌的使用权,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宣传,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争创建几个重点企业品牌。
二是要完善生态种养模式,狠抓产品质量。完善“稻虾共生”生态种养管理模式,打造“稻在田中长、虾在稻中游、稻虾共舞”的生态景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市农业局、科工局、商粮局、市监局等部门要积极作为,加强高标准稻虾田的基本建设,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带领相关大米加工企业和广大种植户尝试实行集团化经营管理。要狠抓稻虾米产品质量,让稻虾米成为过得硬的生态米、安全米、放心米。
三是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系统实施。制定我市稻虾米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专门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市农业部门要制定好“稻虾”种养产业规划,要抓好种苗选育繁育基地建设,优选稻虾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因地适宜,科学种养;企业生产部门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格规范技术参数和生产流程,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市监、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严格把控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准入门槛,保护稻虾品牌的知识产权,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饲料药品销售的监管执法;商务、旅游、宣传部门要着力发掘稻虾米品牌的人文气息、地域特色、文化底蕴,讲好我市稻虾米的品牌故事;环保、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保护与水利灌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稻虾产业的资金投入和追踪监管;教育、农业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职教场地、农技站点、广电网络等平台,对广大农民、职工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强化品牌创建和市场保护意识,加强生产指导,确保全市农民稻虾米种植技术、技能的大幅度提高。
四是要依托现代物流平台,拓展电商营销模式。可以学习和引进现代区块链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和客户信息大数据中心,打造稻虾米生产质量可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集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全力打造我市“互联网+稻虾米”的营销模式,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稻虾米集散、产销中心。要合理利用我市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强强联合,创建稻虾米电子商城,实施专卖稻虾米的“百城千店”工程,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