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室工作 > 文史学习委员会(研究室) > 工作动态

“今日长征路”之二十七——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的守护者

作者:谭绍军 发布时间 : 2017-09-04 发布单位 : 市政协文史学习委(研究室) 点击数: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旺藏乡旺藏村茨日那自然村,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茨日那毛主席旧居了,这也是我们今日长征路考察队在迭部县考察的重点。8月22日,我们追寻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茨日那村毛主席旧居。那是1935年9月14日至17日,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在茨日那村暂住三日,并在这里的一栋小木楼上下达了“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让我们感受最深的,除了房子历经90年风雨仍旧保存得那么完好外,便是这房子的主人、藏族同胞桑杰和他们一家四代守护毛主席旧居、守护着这红色记忆的故事。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藏家小院落,就在村口进去两三百米的地方。院墙是土墙,院门和汉族地区常见的完全一样,木门、木框架、人字屋顶。院子很小,进得门来,迎面就是一栋两层的小木楼,楼前竖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大理石碑。小木楼的一楼,摆放着当年红军用过的一些物品,有战士们打过的雨伞,打仗时用过的土枪,磨面用过的石磨等等,墙上挂满了来此参观的各界人士的照片。“这都是当年红军用过的原物呢,跟我来,毛主席当年就住在二楼。”房屋主人桑杰一边热情地介绍,一边领着我们噔噔上了二楼。一抬头,只见门楣上挂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的金属牌匾,里面最显眼的,是一个藏乡常见的连锅炕,墙上的毛主席画像上,挂满了洁白的哈哒,四周满满当当地摆放着照片、书籍、书法条幅等。房间里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药箱,瓷碗、牛皮公文包等等。“屋里的陈设,都是按照当年毛主席住在这里时的布局摆设的;这屋里的东西,包括楼下的,有些是当年红军留下来的,有的是我爷爷格让和爸爸阿仓一点一点从周边村民手中收集来的。”站在一旁的桑杰不停地跟我们讲解。他说,毛主席虽说只在家里住过三天,但爷爷以藏族人的豪放和热忱,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自酿的青稞酒、酥油茶等珍贵食品,招待毛主席和红军官兵。其实,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住在自己家的就是毛泽东,都是后来才晓得的。
  桑杰的汉语说得好,健谈,有文化,也见过世面。他说,这房子解放后曾经被没收,1978年才归还给他家。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自己今年55岁了,现在,守着旧居的桑杰还有2亩4分地,除了种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护旧宅,当好讲解员。而让桑杰感到困扰的是,由于要照看毛主席旧居,自己基本上分身乏术,家里的好多事情都无法去做。比如有时候人在山上种地,山下有游客来了,一个电话,就得下去,一来二去上上下下,跑了很多路不说,地里的活也耽搁了。为做到务农讲解两不误,他把家里成员都发展成为义务讲解员。女儿在旺藏中学当老师,在家时基本上就充当了讲解员;儿子在合作市打工,虽说常年不在家,但只要回来,只要有游客,必定是讲解员;就连汉话说得不太好的老伴,也一边带孙子一边帮忙招呼参观者。“平日里,你就是这么跟来家参观的游客讲解的?”“是啊,平日就是这么讲解的。”桑杰说,这么多年了,已记不清来他们家参观的人究竟有多少,更记不清自己曾向游客介绍了多少遍当年毛主席在老屋住过的情况。只晓得,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有时候,一天四五拨、五六拨。“经常有人来家里打扰,你们不烦么?”桑杰憨厚地一笑,“不烦啊。”桑杰脱口而出,毛主席在家里住过三天两晚,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作讲解。停了停,桑杰又说:“确实,我也有过烦恼有过抱怨。村里好多人出去打工,他们在外面挣了钱,有的盖了房子,有的买了汽车,讲真的,我也曾经动摇过、想放弃。”看得出,桑杰有些着急,但他同时又很执著,冠冕堂皇的话说不出来,只质朴地来了这么一句:“无论如何老屋不能丢下,这是当年毛主席住过的地方,父亲说了,奶奶过世的时候也一再叮嘱我,要守好这祖屋。”1996年,桑杰的奶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地拉着桑杰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守护好这祖业,这可是毛主席住过的房子!”当时那一幕,桑杰一辈子都忘不掉。“我知道这栋房子的特殊意义,当然要像祖辈一样,发自内心地呵护它。这是我们一家的光荣,将来某一天我不在了,我要让我的儿子、孙子一代又一代地把这房子守护好,让人们永远地记住,这是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住过的地方。”在桑杰眼里,守护好茨日那的毛主席旧居,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陪同调研的迭部县政协副主席张丽在一旁补充道,为保护好这个红色遗址,1981年,桑杰家的这老屋被确定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93年,迭部县政府拨款,对旧居进行了一次重大修缮。2000年,桑杰在小楼的旁边盖起了一栋新房,新房旧屋围成一个小院。今年,政府又拨出20多万元专款,新建了供游客使用的公共厕所,硬化了地坪,维修了二楼地坪。桑杰一家守护毛主席茨日那旧居的行动,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与当地群众的赞扬。从2006年起,当地政府每年给他家2000元的文化补助资金;2008年起,每年的补助增至1.2万元。据说今年还会增加。200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桑杰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