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其说是地名,不如说是一个人文概念、革命印记。遵义是红色的,因为这里留下了如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张闻天的故居,红军烈士陵园等众多的革命纪念遗址,令这座历史名城举世瞩目。我们今日长征路考察组于5月16日晚到达遵义,因为激动,因为景仰,第二天一早我们便从入住的遵义宾馆出发了,想早一点拥抱这座红色圣都。
刚一走出宾馆大门,就被这座“转折之城”所感动。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的高楼林立,却不失繁华与热闹;这里虽没有宽阔敞亮的大马路,却不失整洁与清爽;这里虽没有优厚的物质条件,但人们脸上流露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
站在遵义宾馆的大门口,抬头第一眼看见的便是一座高大牌楼,上面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街”三个遒劲洒脱的大字。走近牌楼,周围聚满了人,有一家三口来的,有祖孙三代在一起的,也有七八好友相伴而来的,其中最惹眼的便是一支“中央红军”队伍。他们清一色的红军行头和装备,两面大红旗在队伍里高高飘扬,上面印着“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一纵队”等字样。每个人手臂上都配了红袖章,上面写着“司令员”“政治委员”“师长”等军队职务。带着一丝好奇,我与他们中间的一位“团长”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江苏句容市一个单位的干部,正在遵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今天他们组织参观红军街。他们这是真学真实践,要把红军的精神融入骨子里。现在,红色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和喜欢,它不仅可以让人铭记革命历史,也能领略当地饱含特色的各种文化。在这方面,在来的路上就听人说起过,遵义市的红军街是一个好去处。
跨过牌楼,走进红军街,放眼望去,满眼尽是黄墙、红五星、红灯笼,街心一律青石板铺地,更显沧桑古朴,幽清整洁。街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仿古小楼,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在这里一览无余。看红军街的导览介绍,这条红色文化老街已经成为遵义会址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街灯箱上的图片,均是一幅幅红军长征跋涉与战斗的场景。无数串精致的红灯笼,从家家户户的屋檐垂挂下来,汇成了一条红色的河流。这是一条步行街,既饱含革命圣地的红色气息,又不失现代商业的繁华。据说,许多“老字号”店铺,红军时期就已在此经营,至今仍生意兴隆,也不乏有新兴的企业应运而生。在这里,贵州和遵义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贵州比较有名气的特色产品,如茅台酒、湄潭茶、蜡染布,都在此设置专卖店、专柜。被誉为“遵义第一风味小吃”的豆花面,门面就开在红军街的街口,据说这家豆花面最纯正,最地道,吃后也最令人回味。天麻、杜仲、金银花、野山参这些遵义产的中药材,都有店面销售。另外,四川、重庆、云南的特产、小吃,也能在此找到它们的身影。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挑选一份自己满意的纪念品。我走进一家名叫“老谢氏鸡蛋糕”的店铺,店主热情地迎了上来,听他介绍,“老谢氏鸡蛋糕”已有百余年历史,用农家土鸡蛋、上好的白砂糖、精制的面粉制作而成,目前已是遵义人民家喻户晓的特色甜品,被评为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遵义赤色工会遗址门口,只见悠长的长廊上,聚集着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他们身着红军服、红军鞋,戴着红军帽,拉着二胡,弹着古琴,高唱着一首首红色之歌,红色的血液在这些老人身上汩汩流淌,他们的表演已然成为红军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红军街,既能饱享美食,又可逛民俗;既能听红色歌曲,又能观革命遗址,抑或是在温馨的红色书屋补充一下精神食粮。在红军街,最能触动你的,还是浓浓的红色文化情。
中午的时候,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灵热情地在遵义宾馆接待了我们。据他介绍,遵义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人口800万,2016年经济总量达到了1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400亿元,现在的遵义人民秉承红军精神,接力奋进,幸福安康,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的阳光大道上。他还向我们介绍了红色遵义、酒香遵义、茶魅遵义、自然遵义和人文遵义方面的情况。我对遵义的印象,既有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又有现代新城的开放繁荣。到了遵义,彻底改变了对革命老区的看法,原来老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中生机竟如此之勃发,活力竟如此之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