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今日长征路考察组到达遵义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去这里。因为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走来,红军山、红军街、红军墓之类的红军长征纪念地,真的太多了。而且以我们的眼光看来,似乎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多少特殊性。遵义的红军山,应该也差不多?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遵义红军山,一开始并没有在考察的计划内。5月16日上午,我们首先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这是我们此行的重中之重。遵义,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真的太大了。但到底有多大,好多人一时也说不清。这回,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清晰地告诉我们:遵义,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用多个无可企及的长征之最来概括——召开了长征路上举世瞩目的、最重要的遵义会议;取得的战斗成果最突出;长征途中占领的城市中规模最大;驻留活动的时间最长;在当地成立的红色组织最多;“扩红”最多,这座当年仅有3万多人口的城市,曾有3000名子弟随红军北上,稍后几年,又有多名学子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你们既然已经来到遵义,那就一定要去红军山看看!”得知我们是来考察今日长征路的,临出门,这位女讲解员特别向我们提议。“为什么?”“那是我们遵义市的地标,也是遵义市民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去处!”讲解员脱口而出。转过身,她还不忘再一次提醒我们:“到了那里,一定要好好摸一摸红军卫生员的小腿,那可祛病强身哦!”
完成其他考察任务,已近傍晚。这时,讲解员的那甜美而坚定的话语再一次在我们耳畔响起,“去红军山看看吧。明天早上就要离开遵义,再不去就来不及啦。”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余文武这样提议。
还真得感谢那位讲解员,不虚此行,红军山让我们感受颇深。
说是“红军山”,其实就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遵义市凤凰山广场西北侧凤凰山麓的小龙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冈、老鸦山遥遥相望。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场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等组成。如今的红军山,除了供人纪念凭吊,也成为遵义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跳广场舞的大妈,跑步健身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好不热闹!一直陪同我们考察的遵义市政协文教卫体委负责人边走边为我们作讲解:1953年,遵义地委确定在小龙山上修建红军烈士公墓。随后,在当年战场遗址上找到了77位红军烈士坟墓,将烈士遗骸陆续集中迁至小龙山上。1954年,又把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垭移到小龙山。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经多方共同努力,1963年终于在松子坎找到邓萍原墓,并迁至小龙山。这样一来,小龙山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军山”。
进入红军山大门,便是317级宽大的青石台阶直通园区。我们拾级而上,在陵园顶部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建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11月2日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走近红军烈士纪念碑,只见碑前的地面上,还有一块石碑,塑有五星、党徽,镌刻有手书的“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
红军山占地103亩,内容十分丰富,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来不及每一处都细看,几乎都是走马观花。像邓萍烈士之墓,我们只是虔诚地在墓前烧了一柱香。但在小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的情景雕塑前,却是久久不肯离去。想当年,红军占领遵义后,南关镇桑木垭村驻着一个连。这位不满20岁的红军连队小卫生员,热心为驻地群众服务。他医术高,医德好,经他手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周围数十里的乡民都赶来求医。一天晚上,一个穷苦孩子哭着跑来请他去10多里外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亲治病。红军卫生员不顾连日为民治病的劳累,冒雨赶到那里,忙到天明。哪知道,他返回驻地后时,营地里早已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那位乡亲治病的夜里,连队已奉命连夜出发了,只留下连长托房东留给小卫生员的一张字条:“小龙,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卫生员照连长的指示,立即向部队前进的方向赶去。没料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乡亲们簇拥着,这个送鸡蛋,那个送米粑,难舍难分。就在这时,追赶的敌人已赶到,红军小卫生员不幸落入敌人之手,被枪杀于桑木亚场口。
当地老百姓为报答这位红军小卫生员为民祛病的恩情,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姓名,就称之为“红军坟”。那些被卫生员治好病的乡亲们,干脆称这位红军卫生员为“红军菩萨”,无钱治病的乡民甚至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烧香祷告。后来,敌人多次想把红军坟挖掉。为了保护红军坟,乡亲们想了很多办法,常常是白天把坟铲平,晚上就把坟墓堆了起来,然后放言说“红军坟会长,永远挖不掉。”一边介绍,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灵边领着我们来到一块大石碑前,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立的,上书红军坟铜像简介。原来,红军坟里长眠的,正是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老红军钟有煌当年的亲密战友——龙思泉,男,中共党员,广西百色人,自幼随父学医,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遵义,1935年1月19日牺牲,年仅18岁。只不过,后人传颂有误,人们一直以为,红军坟里长眠的是一位女性,因此为其塑造了一尊女红军雕像,也就是这尊遵义人民心目中的“红军菩萨”。正是这位“红军菩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拜谒,而且,几乎每一个来此拜谒的市民,总是忍不住要在雕塑上轻轻地抚摸。久而久之,雕塑中的女红军腿部都已被摸得光亮光亮。
也难怪,红军山是遵义的胜地,红军坟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我们也忍不住在小红军雕塑的小腿上良久地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