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室工作 > 文史学习委员会(研究室) > 工作动态

“今日长征路”之九——一位老红军的侗乡传奇

作者:谭绍军 发布时间 : 2017-06-01 发布单位 : 益阳日报 点击数:

红军长征纪念馆或陈列馆,是我们今日长征路学习考察活动每到一地必去的,在通道,也不例外。5月15日上午,通道县政协的负责同志,领着我们来到位于通道县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参观考察“通道转兵”纪念陈列。这一次,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一位老红军在侗乡的传奇。

讲解员在一张《留在通道县的红军基本情况一览表》前停了下来。“红军告别逶迤的五岭后,进入湘桂黔交界的湖南通道县。在即将到达通道县的梨子界山顶,突然遭遇桂军飞机的袭击,被炸死炸伤的红军战士上百人,其中30多名伤员被临时安置在通道县的溪口、临口、下乡和牙屯堡等乡村群众的家里。这30多位红军战士伤情较重,再也不能跟随红军远征了,有12位活下来的战士,在红军离开后改名更姓,成为当地的一员,结婚生子,过着平民生活。”接着,女讲解员深情地说,这排名第一的,叫邹盛栋,老人直到2014年才去世,享年95岁。他曾是张震将军的部属,改革开放以后,张震将军的儿子张海洋还曾专程到通道看望他,让老人倍感欣慰。第二位名叫韦堂成,说起这韦爷爷在通道的日子,那可是侗乡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掩护红军的动人传奇呢——

韦堂成其实并不姓韦,他原名王细佬,祖籍江西省南城县。14岁就参加红军,转战闽、赣边界地区。也就是在那次梨子界战斗中,王细佬身负重伤,在山野间艰难地过了两天。随后,步履蹒跚地来到马龙乡铺头村。侗族同胞看到这位受伤痛折磨的小红军,不少人主动端出饭菜给他吃。一位名叫韦向金的侗族群众收留了他。在韦家的悉心照料下,王细佬很快就得以康复。他心里总是记念着去追赶部队,韦向金就安慰他,队伍都走了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你就安心留在这里吧,我们韦家会把你当自家人的。王细佬心想,队伍追不上,江西老家也回不了,就这样安下心来,做点事吧。

然而,王细佬想安心还安心不了呢。

一个红军要在异地他乡安身,这在当时那种白色恐怖条件下,韦家可是冒着好大的风险啊!有一次,乡里得到一点信息,派团丁到村上搜查。情急之下,韦向金一把将王细佬推到了猪栏里,迅速用又脏又湿的猪栏草盖上。身为甲长的韦向金与乡公所的人巧妙周旋,声称人早跑了,谁的脑袋包着铁,还敢收留红军?就这样,把乡丁搪塞过去了。韦向金清楚地知道,家里是留不下王细佬了。连夜把王细佬送到了临口燕子湾一个兄弟家躲避。到了燕子湾,王细佬的韦家大伯就对乡亲们说,这是他的亲侄儿,并手把手地教他学习裁缝手艺。朴实、勤劳的王细佬也深得韦家人的喜爱。不久,韦家有个叫韦堂开的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妇。韦向金等韦家几个管事的人一合计,王细佬这个小伙子不错,不如招他进门。王细佬听韦向金一说,愉快地答应了。随即,按照韦家的辈份,王细佬改名韦堂成。从此,韦堂成开始了侗乡的新生活。

马龙铺头一带人多地少,日子过得比较艰难。1944年冬,韦堂成拖儿带女,来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溪口,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等谋生。解放后,就在溪口定居下来。1953年,韦堂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担任过多年的大队干部。他工作积极,办事公道,深得群众信赖和敬重。韦堂成虽说远离马龙铺头村韦家,但心里始终没有忘记韦向金一家的救命之恩,一直把自己当成韦家的一员。马龙铺头村韦家遇有红白喜事,他都要赶回去。韦家人也非常敬重在“堂”字辈排行老大的韦堂成,大小事情都愿意找他商量。浓浓的亲情,清新自然的环境,加上良好的心态,韦堂成得以健康长寿。“这儿距离溪口有多远?”听了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余文武忍不住这样问道。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去看看这位老红军。“韦老前几年去世了。再说,从县溪到溪口,往返足足有一天呢。况且,山高路远,很不方便。”站在一旁的通道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龙开兴接过话头说,“要不,我跟你们找一找韦老儿子的联系方式看看。”

曾经在溪口工作过的龙开兴,很快就找到了韦堂成年已七十的儿子韦奇忠。我们因为今日长征路考察活动时间紧,未能专程去拜访韦奇忠老人,只是打电话向老人送去了我们的祝福。电话那头,韦奇忠告诉我们,当年离开红军队伍后,父亲的日子虽说过得比较艰难,但他总是说,比起那些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自己真的太幸福了!尤其是1979年起,政府落实红军失散人员政策,每个月都给父亲发补贴,直到他2010年5月以95岁高龄去世。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儿女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跟共产党走,多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韦奇忠共有七姊妹,他排行老五,育有一儿两女,都早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我还参加了长征火炬传递呢。”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那是2015年9月16日,为迎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活动通道站宣传活动在通道转兵纪念广场举行,韦奇忠作为红军后代,应邀参加,并荣幸地成为火炬手。那天,他戴上大红花,走上红地毯,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这都是父亲的荣耀,我们韦家的荣耀,通道人民的荣耀啊!”一激动,韦奇忠老人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