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时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作用。我认为,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大好形势下,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政治协商的主要平台、主要形式和重要主体,一定要提高认识,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全面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充分认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毋庸讳言,在现实政治条件下,人民政协工作“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有味。”同时,人民政协的“位子”,往往是“靠书记的开明给位子”,“靠主席的余威保位子”,“靠政协的有为争位子”。“给”和“保”是外因,是不确定因素,“有为”才是“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然而,人民政协要想“有所作为”,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是政协的特殊的性质和地位必然要求苦练内功、自强素质。
在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的倡导下,兴起了“软法理论”。所谓“软法”,就是只有“约束力”,没有“强制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依据,就只有一部《章程》,没有法律依据。而《章程》的“软法”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的权力,就仅仅只能是一种“软权力”。同时,在现行的所谓“四大家”政治架构中,人民政协不直接管人管事管钱,只有“话语权”,主要是“务虚”而已。在《宪法》和2005年、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两个5号文件当中,虽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强调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依然无法改变人民政协是一种特殊的“党派群团组织”的身份,依然无法真正改变人民政协说起来重要、实际上可要可不要的局面。因此,人民政协要想“有为”,政协工作者要想取得参政议政的实际经济社会效益,就只能是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从而“先人一步、高人一着”,才基本有可能被采纳并赋予实施。
二是协商主体实际上存在的“地位、资源、信息三个不对称”这一现实条件,必然要求我们刻苦学习、负重奋进。
在发挥协商民主主渠道作用、面对面协商时,作为协商主体的人民政协,与作为协商主体的同级党委,是一种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存在事实上的地位不对称。即使与同级人大政府相比,政协的地位也相对逊色不少,权威性明显弱一些。而对某一项具体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占有和投入,人民政协也不可能和同级党委政府相比。对全局或某项工作信息的快捷收集、分析处理与发布,政协也不如党委政府。因此,在事实上存在的这么三个“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民政协必须充分挖掘、练就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方能在协商中另辟蹊径、有所作为。
三是履行职能的“行政角度、民生角度、实用角度”必然要求换位思考、理性思辨。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说白了就是要建议党委政府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都必须是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全局的某个问题,提出科学的政策性的意见建议,因此,是代党委政府立言,这就必须有一个思维、角色、内容的转化过程。因此,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工作,往往是要离开平常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的。首先要站在党政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急党委政府之所急、想党政领导之所想,看看某个时间段,领导最想集中精力解决什么问题,最想听到哪个方面的对策,这样,才能使履职更具针对性。其次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集中民智、代言民意、纾解民困、化解民瘼。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履职实效,提高人民政协的社会地位。再次是要站在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必须突破自己平时个人研究的惯性思维,要针对现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到具体的方法。而不能仅仅是自说自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又长又杂,还需要别人来帮你整理或者需要党政领导沙里淘金。因此,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一定要换位思考、理性思辨。
四是政协的组织特性必然要求提高认识、积极作为。
政协委员当中,真正专职专门从事政协工作的,就只有政协机关的二三十个委员,其余都是兼职,时间精力比较分散。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外地委员,一年都难得联系二三次。有人说,当政协委员是“热热闹闹四五天”,“冷冷清清又一年”。甚至说是“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有的委员能够连任二届以上,对于人民政协怎么“准确定位”,怎么“把握适度”,怎么“积极作为”,能够搞清楚,从而履行好职能。如果只搞一届,甚至因岗位异动而只搞一二年,那么就很可能懵懵懂懂、得过且过,连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都没搞清楚,就又换人了。因此,委员基本分散、大量兼职、任期较短等等特点,也必然迫切需要提高认识、积极作为。
二、切实把握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方向与重点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参政议政达到一定的境界,取得参政议政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就应该从五个方面苦努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和政策修养。
高度决定视野,眼界决定境界。参政议政的前提,是必须处于理论的前沿、思想的高地并熟知相关政策的。当前,至少应该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要能解释特色的“特”,到底“特”在哪里,如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方面,则要弄清楚绿色发展理论,知道区域发展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不至于丧失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而作为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者,则必须懂得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三大基本理论问题。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国家、省、市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这样,参政议政才有“底气”,才有“高度”,才有“新意”,才有“科学性”。唐朝宰相李林甫,是以行政能力强著称于时而爬上其位,且深得唐玄宗信任的。但李林甫缺少政治智慧、缺乏政治理论,没有远见卓识,其行政能力越强,埋下的祸患就越深。李唐王朝的悲剧,就是从李林甫时期开始的。作为以“看戏”为主,“唱戏”为辅的政协委员,就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色,冷静的思考现状与现行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因此,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和政策修养,就是苦练内功、提升素质的第一要务。
二是增强文化底蕴。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全世界华人凝心聚力、共建和谐世界的基础,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基础。先进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是改造人、提升人的品质的法宝,是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高度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并切实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真正以文“化”人,全体国民素质提高了,就能更好更快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政协委员作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或精英人物,要充分发挥“软权力”作用,身先示范,带动各族各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强国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增强理性思辨能力。
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态势,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一事一议,一事一对策、一地一政策,这就需要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人云亦云,绝不做鹦鹉学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急不择言,不是我们没时间思考,而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思考。参政议政往往是面对面的协商发言,发言又要显现理性思辨的才华与成果,这就需要平时长期历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与实干家。
四是要不断增加信息量。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虽然是谋一域一时的政协委员,仍然必须掌握全世界、全国、全省、全市的真实情况,仍然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执政经验。所以,新形式下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责职能,必须博览群书、读报、上网,更要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基层,多到发达地区,多多外出调研,不断增加自己的信息量。
五是要不断增强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物质形式,一是耍“嘴巴皮子”,二是耍“笔杆子”,往往说了也还要写。因此,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切工作,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建言立论为载体。换句话讲,人民政协的工作,就是演讲与作文章的工作。而同样的内容,由表达能力不同的人来参政议政,往往就是不同的效果。表达能力强,往往能使一个人的参政议政事倍功半。所以,一个优秀的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和“文章家”。
三、努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是要切实抓好学习与理论研究工作。
我国历史上曾对以言相争的言官和诤臣提出过人品、文品俱佳的标准:要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胸襟;“振衣千仞岗、濯足历里流”的见识;“铁肩担道义、只手挽河山”的能力和气魄;“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的精神;“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怜悯)不能”的君子之风。立言与监督,是政协委员的职责。那么,要具备这样的“胸襟、见识、能力、精神、风范、气魄”,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参政能不能参到点子上,议政是否能议在关键处,就看平时是不是加强了学习。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政协的优势。我们要切实加强学习的制度建设,提高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学习的经常化,多样化,切实提高学习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抓好集中培训。换届之初,就要开展对“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的全员集中培训,使之初步掌握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还要就某项具体的,诸如社情民意等政协专项工作、就某项最新的与政协相关的文件政策展开专题培训,强化学习人民政协专项工作的技能技巧。其次,组织好常规学习。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小组活动时,都要安排集中学习的内容,要把国际国内最新的动态和中央、省市最新的精神予以集中宣讲解释并组织讨论。第三,推动自学。通过订阅《人民政协报》、《湘声报》、《学习参考资料》等等,要求全体政协工作者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切实加强自学与独立研究。第四,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理论研讨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推动学习、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地方政协的理论研究活动,主要是结合上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以及地方政协自身发展理论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两个主攻方向。我相信,通过这么四种方式,全体政协工作者的思想理论功底、政策水平、文化底蕴、理性思辨能力,都能有较快较大的提升。
二是要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建设。
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如何优化机构设置与制度设计,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想做事的人有事做,使做得事的有平台,使能力强的得到重用,这是每个系统的组织者领导者首先应该考虑清楚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人民政协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协工作科学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所谓“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机构的设置、机构职责职能的界定、机构与机构之间关系的确定。人民政协的体制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当前,体制建设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完善与规范。首先,是适应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需要,将人民政协的工作触角逐步向基层延伸。乡镇街道一级有县级政协的派出机构------乡镇联络工作委员会,或者类似的机构,譬如叫“委员之家”等等。村居委一级开始设立联络员。同时支持和鼓励并指导政协委员自费开办“委员工作室”,近距离密切联系身边的群众。这样,就把政协工作真正走入了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是人民政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重要措施之一,迫切需要上级政协予以支持和肯定。其次,是界别的设置与调整。全国政协是34个界别,省一级一般是31个界别,市州一级一般是29个界别。但是,有些新型社会组织和新型社会基层越来越庞大,但就是没有政协委员代表他们参政议政。譬如,全中国有2.6亿农民工,几乎占到国民整数的五分之一,就没有农民工界别。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没有一个老年界。第三,是政协的内设机构的科学设置。目前,各级各地政协组织各自为政,爱怎么设就怎么设,且随意调整,导致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对称,很不规范。机关各委室中,有的是按工作性质设,如提案委、文史委、学习宣传委,有的是按委员的界别组成设置,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社会法制群团联谊外事侨务宗教委员会,这也需要规范。第四,专职政协委员、常委人数太少、比例太小,且往往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化、工作激情退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的需要。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中,真正还积极作为、能够参政议政、做好了参政议政工作的,可能还不到一半。“老马拉破车”、“小马拉大车”,是当前基层政协工作的根本问题与悲催现状。这一现实如果没有根本的改变,政协工作局面就不可能有较大的改观。作为重要协商主体的人民政协,也就只能是“软”的。有的政协组织也就演化成了“政治养老院”。因此,人民政协的体制改革,就要依据《宪法》、《章程》,按照有利于民主团结,有利于区域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
所谓“机制”,主要是指根据原理原则设计的“制度”和采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制度是管总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地各级政协组织研究与推动的主要方向,是逐步朝履职“刚性化”发展,并且,以中共广东省委出台政治协商规程为标志,有了实质性的跨越。现在,又有部分地方政协探索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刚性化的延伸,研究出台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还有的政协组织准备代拟《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些有益的探索,都从制度层面为更好的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内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有长足的进步,如浙江温岭市政协的提案工作,就很值得推广和借鉴。他们先是要求提案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集体研究、反复斟酌。再是全会只作收案报告,全会之后,主席会议成员电子版本分阅、集中审阅,确定立案与否。然后是提案委员会会同党委政府督查室一起,组织具体承办单位、提案提出单位或个人开展办理协商。最后是三向评议:即提出者评价办案质量、承办者评价提案质量、党委政府督查室和提案委员会评价提案与办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这样四个阶段的充分协商,真正做到了把协商贯穿于提案工作的全过程,把人民政协的最重要的工作抓好抓落实,实现了参政议政工作的良性循环。各级各地政协组织在人民政协的十来项日常工作上,都有不少鲜活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迫切需要及时总结推广,全面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真正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主体的重要作用,取得协商民主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切实抓好文化建设。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说得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狭义的文化,是指用符号记载的脑力劳动成果,广义的文化,则是人类的体力、脑力劳动留下的痕迹都叫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大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人民政协作为“人才库”、“智囊团”,政协委员是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当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生力军和主力部队。我个人认为,当前形势下,人民政协应该从四个方面着力,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人民政协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
首先,各级政协工作者一定要准确定位、把握适度、积极作为,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和精英人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献智献力、同心同德,就能带动全社会的群众,形成千军万马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大力弘扬“和文化”、“孝文化”这两大核心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人民政协最大的贡献。第三、要抓好文化载体建设,像全国政协抓的京剧音配像工作、书画室、文史馆、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发行等等,都是值得仿效和发扬的。第四,抓好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有的地方政协抓的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也颇具规模、很有特色、很有成效。如湖南省政协老领导文选德、田伏隆几十年如一日,组织全省相关学者,研究并出版的湖湘文化研究及其系列丛书,开创了地方政协工作新领域,很好的宣传推介了湖南,凝聚了海内外三湘四水的子孙后代们的爱国爱乡之情,也推动了全省的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这为全国的地方政协组织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是切实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同样,人民政协如果没有调查,就没有参政权和监督权。首先,要加强组织,体现政治性。因为调查是保证人民政协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基础、途径和手段,因此,既要部署大型、全局、建设性大调研,也要安排大量小型、专题、实效式小调研。这样,保证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和全体政协委员每年均有2次以上的参与调研的机会。不管有不有效果,这都是必要的,因为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必然要求。其次,尽量掌握最全面的信息,体现调查的广泛性。我们要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掌握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了解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做法与经验,还要了解本区域同题工作过去的教训,还要了解党政领导的真实想法,更要根据国际国内趋势和上级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便预见未来。只有尽量全面真实的掌握了各种信息,才有科学研究的基础。第三,深入研究,体现政策性。既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更要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高度,从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方案和思路。切忌“老学究式”自说自话,更不能是“学院式”拼凑成章,把材料写得又长又臭。第四、立足长远,体现科学性。省政协提出的长株潭一体化建议、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建议、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议在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市政协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打通益阳南北大通道的建议等,也都在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参政议政活动,无论是选题,还是组织,还是调查和研究,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都要是科学的。这就对人民政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是切实增强反映社情民意能力。
某领导曾经戏谑:“我们这班人,就好比是猴子,天天被人耍,走到哪儿都有人跟着,想看的看不到,想听的听不到。”同时,李瑞环同志也曾经说过:“我们下去搞调研视察,就好比葫芦掉到井里,下去了没有啊?好像下去了!但真的下去了没有呢?还浮在水面上。”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实条件下,形形色色的假数字、假政绩、假典型、假情况可谓层出不穷。正因为如此,在李瑞环同志的亲自倡导下,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蓬勃开展、如火如荼。现在,反映社情民意已经成为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成效的方式和手段。首先,要切实加强培训工作,使政协工作者明白哪些事情可以作为社情民意来反映,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来反映。其次,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信息员队伍,使信息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第三,要加大政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并保证调研用车等等,具备基本的信息工作条件。第四,要建立通报排队、奖优罚劣、优稿优酬制度,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常做常新,长盛不衰。
六是切实提升宣传造势的能力。
人民政协的特殊地位、政协工作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宣传造势、扩大政协影响、提升政协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首先,要强化对党政领导的宣传。要通过会议和文件的传达学习,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新时期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要加大媒体和网络宣传,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把政协工作、政协人物宣传好。第四,要加大自身宣传阵地的建设。像我市政协,今年恢复《益阳政协》刊物,已出三期。我市安化县政协创办的《品读安化》杂志,很有品味。还有的地方政协创办网站、创作《政协委员之歌》和《政协之歌》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人民政协的作用。
总之,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大好形势下,人民政协作为最重要的协商主体和协商平台,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真正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益阳市政协主席 黄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