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欧阳修与《徐氏族谱序》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8-03-01 发布单位 : 光华时报 点击数:

    最近在阅读宗亲徐湖北先生送来的《金溪下塅徐氏13修族谱》时惊喜地发现,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谱牒学家欧阳修,曾经为江西永丰县陶唐乡黄沙溪《徐氏族谱》作过序。该序文被历次重修的族谱完整地存录下来。

  欧公的这篇序文字数虽不多,但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文坛大师不可为。它对研究欧阳修在文学、史学、谱牒学等方面的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证价值。

  查考资料,并经欧阳修第35代嫡孙、欧阳修纪念馆馆长欧阳勇证实,此篇遗散在永丰县民间的序文,从未收录在欧公任何文集上,也从未公开发表过,是目前发现的欧公为故乡人修谱撰序的第一例。对进一步研究欧阳修生平事迹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史料。因此内心十分激动与欣喜,遂仔细研读该序文。

  该文总共540个字,作者署名为:“宋嘉祐五年庚子(1060),添太政加太子少师欧阳修,本邑人。”

  查阅史料可知,嘉祐五年欧公54岁,当时他卸任开封知府职务一年有余,正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专心修撰《新唐书》(共250卷)中的记、志、表三部分,共60卷,并总体上审阅把握《新唐书》其他部分的内容。当年七月《新唐书》修成,进奏朝廷。在等待新的任职令中,他前后七八次上书朝廷,要求回老家洪州(今南昌)任职,恳切陈词申述自己再三请求出知洪州的原因,但朝廷坚决不允。当年九月一日朝廷任命他兼任翰林侍读学士,为比自己小三岁的仁宗皇帝进读史书,讲释经义,备供顾问应对。当年十一月十六日,朝廷又任命欧阳修为枢密副使。嘉祐六年(1061)润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又任参知政事,进封开国公。

  欧公在序文最后说:现在看到《徐氏族谱》既详细又真实,还恭敬的请我为它作序,是仁人孝子虔诚的用心,同时也是司马迁作《史记》时那种宏伟志向激历了他们啊!这本族谱必将见证他们的家族将越来越繁盛,兴旺发达,懂诗书礼乐的读书人将长盛不衰啊!

  我反复认真地读完这篇序文,我就在想为什么黄沙溪的《徐氏族谱》历经1200多年,前后13次重修,内容非常完备详实,原来是先祖徐全在唐代时就郑重叮嘱族人,要永远把这件事情做好。

  众所周知,欧公对家乡山水,风土人情的由衷赞美,主要表现在他嘉祐五年秋天吟唱的那首《题寄沙溪宝锡院》:“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常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呜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却不知他同一年中,在这篇序文里也有对故乡筱岭、黄沙溪一带美丽山水的无限赞美。

  关于此序文的写作地点是在老家永丰,还是在当时任职的京城开封?通常的说法是欧公平生只到过故乡两次:头次是大中祥符四年(1011),当时年仅五岁的欧阳修随母亲郑氏、叔父欧阳晔等一家人送父亲灵柩归葬故里沙溪;第二次是皇祐五年(1053)年七月十五日从河南颍州启程,扶护母柩南归与父合葬,至八月上旬到达故里,是年冬天因岳母突然病故,又急忙赶回颖州去了,总共在老家呆了三个多月。现没有资料证实欧公在嘉祐五年回过永丰,但仅凭他对筱岭、黄沙溪山水风景的赞美描写,必是曾经去过那一带游历过。或许他当年确也曾回过永丰,只是没有看到资料记载。

  若这篇序文是在开封写作的,必定有亲友将族谱完整资料及书信等送往京城欧公处,才可能应承此事。可见即使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北宋,欧公与故里亲友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序文落款处只写:“添太政加太子少师欧阳修,本邑人”。欧公是当年农历十一月被朝廷任命为枢密副使一职的,可见此文的写作时间应在十一月前。当然欧公当时还有其他许多头衔,但他都谦虚地略去了。

  另外,欧公在许多文书中常自谓“庐陵欧阳修也”,如著名的《醉翁亭记》中,那是因为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任上作的该文。永丰建县是宋至和元年(1054),那以后黄沙溪与沙溪同归永丰县辖,因此欧公在此序文中特注“本邑人”。这是欧阳修流传下来的文章中,自称是永丰县人的又一实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