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我的祖父袁铸仁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6-10-21 发布单位 : 益阳市政协 点击数:
祖父袁铸仁烈士,生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即1896年)正月二十四,牺牲于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农历六月三十日,享年三十一岁。根据先辈们的回忆和脍炙人口的传说,今天我分三个方面简要讲述祖父短暂而闪光的生命历程。
  睿智聪颖 志壮云天
     祖父童年时代才思敏锐,聪明好学,记忆力超强。他四岁就随父(私塾教员)读书,主攻四书五经,学习诗词歌赋,论文作对,在私塾学堂里脱颖而出,崭露聪慧,至今在家乡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震惊四座的“神童”故事:祖父五岁那年春末,连绵春雨造成春涝。一天,幼小的袁铸仁随父到斋公桥堤上看洪水,父亲随口说了句:“父子出门观大水,”他即对曰“英雄破浪斩洪流”,其气势之大,对仗之工令曾祖父暗暗吃惊。同年六月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在禾场上乘凉,明月初升,凉风习习,蛙声如鼓,曾祖父又来试他:“地下小蛙叫”,对曰:“天上大鹏飞”。又出“风自南来,遍地禾苗皆北向”,对曰:“月从东出,满园花影尽西斜”。
  步入少年时期,正值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的思想深受其影响和熏陶。一天,曾祖父在他的习作本上发现他工整而遒劲的写道:“直上中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男儿无大志,何以济苍生”等联句,看出他从小志气恢宏,胸怀博大,大有扭转乾坤,拯救苍生之志。十二岁那年,我曾祖父的好友杨玉生文从武职,任国民革命军湘西镇守使,不幸被军阀廖耀湘假降骗杀,他闻讯后挥笔写了一幅挽联随曾祖父一道前去凭吊:“伟绩著西湘,何堪杯酒兴戎,黄土冤埋名将骨;仇人逃北虏,太息书生无力,赤手挥斩逆贼头。”此联当时被挂于杨玉生灵堂的上首,珍为佳作,后来传颂为神童杰作,名噪益阳。
尔后,他离开父母,就读于益阳龙洲师范学堂(今益阳市二中)。他惜时勤学,在进校的第一天,就在日记本上写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勤学苦练,博古通今”,“六书通四海,一刻值千金”
。   在读期间,革命思潮已渗透到了龙洲书院,他经常与一些爱国进步学生聚在一起,在资江岸边、碧津小渡、裴公亭榭……谈论当前时局、国家大事;谈论进步理论、马克思主义理想,如何发动学生运动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因为这些活动,他曾两次遭学校警告,要他“少管外事,专读圣书”。两年后,龙洲书院刮起了一股反学生议政思潮,阻止共产党在校开展秘密活动。在此情况下,祖父毅然退学与周扬、叶紫、余璜等几位进步同学一道去长沙求学,自此,进入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期。
追求真理 独尊马列
     到长沙后即到第一师范就读,恰与毛泽东是前后届同学。期间,他常与进步同学在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头等地聚会,议谈救国救民大事,深受毛的启发、支持和鼓励,参加和组织了好多个共产主义学习小组,活动十分积极,为此,在行将毕业时受到学校当局停学处分。停学后即全力以赴投身革命活动,组织和参与了新民学会及编写出版《湘江评论》。尔后受组织委派,在长沙、益阳、常德等地周围十几个县区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组建各地党小组。19228月,完全脱离教育工作,回长沙从事地下工作,宣讲马列主义和农民运动。1925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益阳中心县委书记。
一次,祖父与毛泽东共进午餐,临别时毛对他说:“你是益阳中心县委书记,上湖南的农运工作就交给你了(当时上湖南包括现在的常德地区、岳阳地区等十几个县市),至于下湖南就由我来管吧。”从此,他离开长沙深入到上湖南广大农村开展农运工作,到处演讲宣传革命真理和农民协会章程,如在兰溪地区的孙家宗堂和八完小(现在的兰溪镇小学)多次演讲,其演讲才能实属罕见:声音宏亮,出口成章,深入浅出,生动风趣;滔滔不绝,贴切感人,每次都能吸引上千人静听,一阵阵掌声如雷。据当时听过他演讲的老人们回忆,每次讲演结束,群众都不忍离去。由于他的深入发动,努力工作,上湖南广大农村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广大农村。这样,国民党反动派便恨之入骨,到处捉拿追捕农运骨干。在此情况下,他着手组建农民自卫地方武装,在益阳学门口、会龙山及桃江、沅江、南县等地都建了农协赤卫队与反动势力抗衡。当时,湖南十几个县区广大农村都秘密传颂着袁铸仁先生这个传奇人物。
  1927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和农协骨干,我祖父便召集益阳地区地下党组织的十几个主要负责人在学门口秘密开会,研讨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和对策,决定全面疏散,转入地下活动。会议进行到第二天下午三点,顿时乌云黑暗,下起大雨来,在城墙上放哨的警卫员发现河里有两艘客轮满载枪兵,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从大码头方向朝这里驶来,立即向我祖父报告,祖父立即跑上四楼眺望,看了片刻,他立即判断:来者不善,吩咐迅速清藏文件资料,准备疏散撤离。不到一小时,整个益阳城枪声四起,从大码头到学门口全被何键的军队戒严封锁了,原来是何键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前来抓捕共产党负责人袁铸仁。十几个同志在他的带领下,勇敢机智地用棉被裹着身子从城墙上滚下,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化装成渔民走叉道进入会龙山,中途前来接应的自卫武装与何键的军队交火,舍死救走了这十几位同志。
   丹心碧血 气贯长虹
   大革命失败后,我祖父转战南县,目的是邀集南县门板洲的革命武装与桃江、安化的武装力量汇合上雪峰山打游击。“男儿无大志,何以济苍生?”祖父为了拯救革命,保卫革命成果,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于度外。
  到达南县的第三天,他就秘密召集南县地下党负责人开会,会址选在门板洲一个小湖洲上,这里三面环水,湖中长满莲藕,正面对着县城,视野空旷,一眼能望见几里外。正值午餐时,警卫袁梅青前来报告:前面一两里的地方,来了几个背蓑衣的人,肩上好象扛着东西,两个一起共六起,正朝这边走来。闻听有情况,祖父就和秘书警卫都跑到堂屋阶基上去观察,有的说是看水的农夫,祖父沉思了一下便说:“不对,他们肩上扛的不是锄头而是步枪,一定是枪兵,有叛徒告密,你们马上分散撤离,湖中荷叶浓密,可以隐蔽大家下湖逃走,我和秘书收拾东西断后,不要顾及我,这是命令!”十分钟左右,正在收拾文件的祖父和其秘书被枪兵包围了,其中一个带兵的长官走到他面前问:“你就是益阳有名的共产党头子袁铸仁吧,请随我到南县行署走一趟!”枪兵抢先搜身,却未获一分一文。祖父被捕后,被关押在县行署监狱,审讯时,敌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他朗声大笑,坦然地说:“三生不改冰霜节,万死长留社稷身;我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审讯员无奈地说:“袁先生,是你们益阳的曹司令要抓你,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其实我们很赏识你的气质和学问,久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日得见,果然非凡。”就这样,在南县未受刑,只不过升堂问了几次而已。第二天南县接曹明阵的命令将他押送到益阳,关押在他曾经求学和教过书的龙洲书院。
  当时益阳的团防局局长兼剿共司令曹明阵(老百姓称之为曹屠户,屠杀共产党人无数)如获至宝,一边向上司邀功请赏,一边对我祖父软硬兼施进行审讯。第一次审讯时,曹对他说:“铸仁先生,你仪表堂堂,学识渊博,人才难得,若弃暗投明,做我的秘书,保你前程无量!”我祖父闻言,横眉冷对说:“我宁为天下一品人,不求天下一品官。”曹一听,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吼叫:“你必须交出益阳地区共产党组织和名单,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我祖父毫无惧色,毅然说:“宁可身骨苦,不教脸皮羞,要杀要砍我不怕!”曹对他软硬兼施,用尽酷刑,他始终横眉冷对,义正辞严,坚贞不屈。至农历一九二七年六月三十日清晨,曹命手下用铁丝穿着他的锁骨,动用持枪官兵一千人,将他押赴刑场(大码头),因怕共产党雪峰山游击纵队前来营救,单独提前开斩。临刑前,祖父从容不迫,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上刑场。最后,曹还派人来问:“降与杀,你到底走哪条路!”他冷笑道:“丹心一颗千斤重,清风两袖万贯轻;大丈夫生死报国,岂能以死惧之!”说罢转身面向东方,大声朗诵狱中绝笔:“失败成功母,联共又联俄;告慰后来者,英勇莫蹉跎;我今虽已矣,死后留碧波!”然后闭上双眼,慷慨就义,时年仅三十一岁。
  据我叔祖父袁毅夫老师说,是日下午一点左右,几万只小鸟由益阳方向直飞兰溪,聚集在月形山、璜田岭上空,黑压压的一片,哀鸣盘旋了半个多小时,才陆陆续续离去。我曾祖父见此情景,知道小鸟是来报凶讯的,儿子一定蒙难了,当即晕倒在地。祖父的遗体被当地地下党组织人员乔装打扮趁黑夜接走,送到笔架山一个远亲家秘密埋葬了,到解放初方才移墓到家乡凤凰湖畔的林家嘴安葬。
  祖父牺牲后,株连我们全家。当时祖父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年仅六岁,曾祖父只好秘密地将其送到姑父邓正阳老师家抚养,直至解放前夕。家里其他人分散到外地或讨米或投亲靠友数年,提心吊胆,躲躲藏藏过日子;有书不能读,有事不能做,有家不能归。因此我父亲袁介一仅秘密地在他姑父家读了两三年书。解放后,政府授予我们烈属的光荣称号,我们才扬眉吐气。
        作者: 袁凯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