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解决湖区造纸产业退出后芦苇产业后续发展等问题。4月11日,市政协副主席卜铁洪一行来南调研芦苇产业发展情况,县政协副主席周建新参加座谈调研。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县开始大面积推广芦苇种植。目前全县共有芦苇面积80925亩。随着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的相继退出,芦苇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出现了产能过剩积压的问题。截止2018年底,全县共生产芦苇约50354吨,弃收面积29300亩,已割未运芦苇量22000吨,造纸厂存放量6000吨,已上船且纸厂无法消化的芦苇还有6780吨。
芦苇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的重要保障性资源,具有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芦苇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芦苇产业走出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芦苇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当地群众致富增收;二是充分发挥芦苇生态功能,有利于保护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
座谈会上,我县相关单位负责人纷纷从我县芦苇的基本情况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讲解,并多角度地提出看法和建议。
周建新在会上指出,对芦苇进行综合利用,推动芦苇产业健康发展对湖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要建立芦苇生态管理数据库,加快湖区芦苇资源情况的摸底造册;要重视芦苇水生环境安全影响的科学论证,为芦苇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芦苇的综合利用,确保芦苇产业发展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又符合经济发展需求。
卜铁洪强调,启动芦苇产业发展的调研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湖区造纸产业退出,芦苇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日益凸出。芦苇产业发展涉及企业与百姓,经济与环境等各方利益,既需要立足于环境保护也需要平衡于市场需求。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双向关系,实现经济与环保两相适宜、两相平衡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这需要我们以长远的眼光,科学评估芦苇的经济价值与环境效益;以高站位的视角,开展对比分析研究,促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要坚持“适度平衡”原则,秉承实事求是理念,创新芦苇加工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品质升级,注重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善于挖掘芦苇的利用潜力,不断拓宽芦苇的适用领域,最终构建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