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南县召开,大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宗林,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其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成员、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巡视员钟正洪,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育文,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孟祥胜等出席会议。来自全省14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农业畜牧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情况,南县、新化、郴州等地及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增收、稳产、减污、提质四大功效。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稻田综合种养力度,产业发展收效良好。各地实践集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南县、大通湖创新了“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绥宁县、祁东县等地集成了“稻鳅共生”立体种养模式,辰溪等地探索了“再生稻+鱼”、长沙县探索了“双季稻+虾”模式。
黄育文在致辞中指出,从2000年开始,南县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尝试推广“低洼湿地稻虾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及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南县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产业链条较为完整。截至2016年,我县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面积24万亩,稻虾产值达到13.8亿元,稻虾种养田亩平纯收入超过3500元,带动发展二、三产业产值近17亿元。
黄育文表示,从今年开始,南县将以工业化的思路着力建设一批像工业园一样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围绕稻虾米、龟鳖鱼、瓜果菜等农产品资源,建成“1+10”农业特色产业园。全面实施稻虾产业百亿工程,加快建设集中连片的种养示范基地,力争年内稻虾种养面积达到30万亩,到2020年,全县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面积40万亩,年上市小龙虾10万吨,加工优质“虾稻米”18万吨。
刘宗林指出,稻田综合种养被誉为稳粮增收的“稳定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轮”,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剂”。稻田综合种养通过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稻渔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较好地破解了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生态“要绿”的矛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刘宗林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省农委的要求,抓规划引领、抓技术集成、抓试点示范、抓品牌建设、抓机制创新,全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作顺利开展。要广泛宣传稻渔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增收、生态”方面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田综合种养的大好前景,营造良好氛围;要把稻田综合种养纳入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引导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稻田综合种养;要精心组织编制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造作规程,建立由水产、种植、农机、农艺、农经、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协作组,搞好技术服务建设。